諸暨市楓橋鎮:“楓橋經驗”成為全國政法戰線的—面旗幟
2022-03-05
1963年11月,諸暨縣楓橋鎮干部群眾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所創造的“依靠和發動群眾,堅持矛盾不上交,就地解決,實現捕人少,治安好”的做法,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“要各地仿效,經過試點,推廣去做”,由此,“楓橋經驗”成為全國政法戰線的—面旗幟。
“楓橋經驗”的四個階段
第一階段:從1963年到1982年,教育改造四類分子階段。從對“四類分子”的就地教育、評審到摘帽,楓橋堅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造“四類分子”的路子,在全國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。
第二階段:從1983年到2002年,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階段。通過依靠和發動群眾,創新群防群治,創造性地開展了組織建設走在工作前、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、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、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矛盾糾紛“四前”工作法,就地消化大量糾紛矛盾和一般治安問題,成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典范。
第三階段:從2003年到2012年,平安建設階段。諸暨市楓橋鎮在浙江省率先幵展平安創建活動,建立全國第一個綜治工作中心,“楓橋經驗”進一步向社會管理縱深推進,探索、創新、實踐了社會管理的新路子。
第四階段:2013年至今,社會治理階段。2013年10月,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“楓橋經驗”作出重要指示,適應時代要求,創新群眾工作方法,把“楓橋經驗”堅持好、發展好,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、貫徹好。
實施“楓橋經驗”社會化、法治化、信息化、標準化、品牌化建設,實現了由管理向治理、由管理向服務轉變,做到了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”,賦予“楓橋經驗”新的時代內涵。
“四平臺”發展脈絡
1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
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并且改進社會治理方式。
2、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
要提升鄉鎮(街道)統籌協調能力,探索建設鄉鎮(街道)綜治工作、市場監管、綜合執法、便民服務等“四個平臺”的基層治理體系。
3、省委辦、省府辦
《關于加強鄉鎮(街道)“四個平臺”建設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》《鄉鎮(街道)“四個平臺”建設工作導則》
4、省編辦、數據管理中心
對典型鄉鎮(街道)進行業務調研,組織專業廠商探討研究“四平臺”落地建設,編制了整體設計方案與相關標準規范
5、“四平臺”建設
破解基層兩大矛盾,全面提升鄉鎮(街道)統籌協調能力和管理服務能力,強化浙江政務服務網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。
“基層治理四平臺”職能定位
1、綜治工作平臺
承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、維護穩定、平安建設等功能。
2、市場監管平臺
承擔面向企業和市場經營主體的行政監管和執法功能。
3、綜合執法平臺
承擔一線日常執法巡查和現場監管功能。
4、便民服務平臺
承擔基層各類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功能。
2018年重陽節前,天闕帶“紅楓助跑”等便民服務項目走進諸暨,參與楓橋政府相關部門主導,當地義工聯合會協助的重陽便民服務?!凹t楓助跑”是通過整合各村助跑員和社會組織,為老、弱病、殘或因為特殊原因不方便辦事的群眾提供代辦政務服務的項目。助跑員和社會組織成員都來自當地,這可以說是“依靠群眾、發動群眾”的一大剪影。